Q:化合物带有盐酸盐离子、硫酸盐离子等是否和其本身有什么区别?盐形式和游离态有什么区别?
A:盐和非盐形式化合物的活性分子是一样的,在生物实验中起到的效果也一致,活性和使用方法都是一样的。只是由于呈盐不同,物理性质比如溶解度会有差异。建议您根据溶解、实验需求进行选择。
 
Q:如何选择
某个靶点的特异性或总的抑制剂?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区别是什么?
A:抑制剂按照特异性分为广谱 pan 和特异性 selective 两种。Pan 为某个靶点总的抑制剂,对所有亚型或整个家族的成员都有抑制作用。Selective 抑制剂针对某个蛋白激酶的某个亚型或家族中某个成员抑制率特别高或有特异性抑制作用。 一般评价一个抑制剂的抑制效率主要看 IC50 值,IC50 值越低,说明抑制剂效率越高。建议您根据以上几个特征进行综合选择。
 
Q:抑制剂产品应如何储存?
A:粉末储存在 -20℃,可以存 4 年以上。 母液一般储存于-80℃,可以存1年以上,建议多分装几管,避免反复冻融。 常用的存于 4℃,可放一周以上。
 
Q:产品是否需要避光?
A:一般来说,如果有需要避光储存的分子,我们会选择棕色玻璃瓶发货的。
 
Q:收到化合物后,是否需要称量后配制储备液?
A:对于小包装,如 1 mg、5 mg、10 mg 等,不建议二次称量。这样会导致化合物损耗,且无法估算。您收到后可直接添加相应量溶剂。 对于大包装,如果您需要分批次实验,可每次称量后配制储备液,建议您用万分之一天平5 mg 起称,称量的误差会小一些;当然条件允许,也可以先配制成高浓度母液,分装备用。
 
Q:母液配置的计算方法?
A:(1) c=n/v=m/M/v 浓度=物质的量/体积=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体积
(2) 官网产品详情页下方有相应计算器,可以计算所需的数值
 
Q:是否能直接用缓冲液对抑制剂 DMSO 母液做梯度稀释?
A: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可以溶解的。但有时,有机试剂直接加入水相介质时会析出。建议将抑制剂先以DMSO做梯度稀释,再将经过稀释的抑制剂加入缓冲液或细胞培养基。有些抑制剂甚至只有在其工作浓度下才能溶于水相。 比如细胞实验中希望终浓度为1 μM 的话,可以把 10 mM 的DMSO母液用DMSO 稀释到1 mM,再吸2 μL加入到2 mL 的生理盐水/PBS/细胞培液,终浓度即为1 μM。为避免药物析出,稀释前,可将母液和培养基 37℃ 预热,避免温度低造成严重析出。若稀释过程中出现化合物析出的情况,建议您采用超声加热的方法使其复溶。
 
Q:如何稀释工作液?
A:根据您的工作液浓度,计算母液所需要稀释的倍数和所需母液的体积。建议用水、生理盐水、PBS等溶剂进行稀释,如果是细胞实验,可以使用培养基。 取适当的溶剂缓慢加入到母液中,直到达到您的工作液浓度,可以通过涡旋或者移液枪轻轻吹打帮助混匀。脂溶性化合物在使用 PBS 或者培养基等稀释工作液的时候,会有沉淀析出,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大多时候可以通过超声完全溶解。 工作液建议现配现用!
 
Q:如何选择合适的溶剂?
A:常用的溶剂包括DMSO、水、乙醇等。建议您根据抑制剂给出的溶解度参考,选择合适的溶剂。如果该抑制剂可以溶于DMSO,建议使用没有吸潮新开封的 DMSO,如果有潮气污染,很容易带来抑制剂降解或难溶的问题。如果该抑制剂可以溶于水,建议您根据实验类型选择无菌水、生理盐水、无菌PBS、培养基等作为溶剂。
 
Q:如果低于说明书给出的最高溶解度情况下,产品仍未溶解怎么办?
A:建议您使用一些辅助溶解方法,如水浴加热至45℃或用超声震荡,加速粉末溶解。
 
Q:产品溶解需要超声吗?如果没有超声仪怎么办?
A:超声可以加快粉末的溶解速度,如果您的化合物溶解不了,建议您尝试超声。如果您没有超声仪,建议您选择较低母液浓度,或者较少粉末量,尝试溶解。
 
Q:超声应使用什么仪器?
A:建议使用“超声清洗仪”,不推荐用“超声破碎仪”。
 
Q:超声应使用什么样的频率?
A:频率建议使用常规的超声清洗频率即可,一般在20 kHz -100 kHz。
 
Q:超声一般需要多久?
A:超声时长和溶解的量和浓度都有关,一般建议半个小时左右,如果浓度接近最大溶解度,或者需溶解的粉末较多,建议延长超声时间,并辅以加热。
 
Q:超声久了会不会对化合物的结构有影响?
A:建议以较低频率对化合物进行超声,不会对化合物的结构造成影响。
 
Q:抑制剂是否需要灭菌?
A:如果您使用 DMSO 配制:不建议灭菌,DMSO 本身具有极强的杀菌力,配制好的溶液就是无菌溶液。如果您确实担心,可以放置 4℃ 冰箱过夜放置即可;依然有顾虑的话,需用有机系专用滤膜过滤。 如果您使用水配制:可以用 0.22 μm 滤膜过滤灭菌。
 
Q:抑制剂是否可以高温灭菌?
A:大部分产品均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反应条件一般在 50-80℃ 之间,因此不建议使用高温灭菌法进行灭菌,建议用 0.22 μm 滤膜过滤灭菌。
 
Q:溶解度写的“mg/mL”和“mM”是什么意思?
A:mg/mL 与 mM,是两种不同单位的表示方式,所指代的最大溶解度是一样的,可以通过官网网页下方的摩尔浓度计算器进行换算。
 
Q:抑制剂加DMSO 配成母液之后,能否放在常温的环境保存1周?
A:不建议这么做,母液配置好分装保存,建议存于 -20℃ 或 -80℃,尽量避免反复冻融。如果您订购的规格很大,可以考虑分装粉末保存,固体粉末是比较稳定的,-20℃ 可以保存四年。
 
Q:收到粉状试剂粘壁严重,如何处理?
A:建议您用离心机 3000 rpm下离心一会儿,将粉末收集到管底。
 
Q:小规格产品,收到瓶子后看不到任何东西?
A:由于产品规格小,粉末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导致过于分散,管壁和盖子上皆会粘着,您可以放心,离心后加入适量溶剂直接配制母液、充分溶解即可。
 
Q:收到产品发现冰盒都化了,怎么办?
A:一般化合物粉末对温度不敏感,加冰盒是为了防止极端气温,冰盒融化不影响产品质量。
 
Q:化合物如何用于动物实验?如何确立剂量、给药方式等?
A:同一个化合物对不同动物模型、不同疾病模型的用法不一样,建议根据实验目的,查询文献选择用法。常见的给药方式包括腹腔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灌胃等。由于首过效应,一般可以灌胃的也可以
腹腔注射,可以腹腔注射的不一定适合灌胃。不同种属的给药剂量可以根据以下表格换算。但仅供参考,实际应用中可能未必合适或者准确,尽量以具体某种动物给药剂量的参考文献为主。 我们的化合物都可以进行细胞动物实验,但有些化合物还没有用于动物实验的文献,这种情况下,您可以尝试进行动物实验,但我们无法提供使用方式,也无法保证药效。

 
Q:抑制剂能否用于动物实验?
A:可以的,我们的抑制剂都可以用于动物/体内实验。但有些化合物还没有用于动物实验的文献,这种情况下,建议您先做预实验,确保研究的可行性。
 
Q:动物不能耐受 DMSO,给药时 DMSO量应该如何控制?
A:对于普通的老鼠,DMSO的浓度应控制在10%以下,对于裸鼠、转基因小鼠、耐受性弱的老鼠等,DMSO 浓度需控制在2%以下。对于首次操作的抑制剂,建议先做溶剂阴性对照,确认溶解对动物无非特异性影响。
 
Q:动物实验常用溶解方法?
A:首先,您需要确认给药剂量、给药方式。对于具体的产品,先找文献里的配方。 如果没有相关的文献,且该化合物的 DMSO 溶解度比较好,我们推荐通用配方: 10% DMSO+40% PEG300+5% Tween-80+45% Saline/PBS/ddH2O。溶剂依次加入,尽量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个溶剂。正常鼠建议 DMSO 浓度在 10% 以下,裸鼠、体弱鼠等配方的 DMSO 浓度建议在 2% 以下,根据溶液是否澄清,助溶剂 PEG300、Tween-80 的比例可以适当调整。如果有其他助溶剂也可以使用。 以上配方仅供参考,体内配方并不是绝对的,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建议先取少量化合物测试配方,再进行大量配制。配完也可以再使用超声、加热等方式助溶,看看能不能澄清一点。 腹腔注射对粉末的溶解度要求比较高,建议购买盐形式化合物。如果给药剂量比较大,也有报道使用混悬液进行腹腔给药的。对于灌胃给药,且剂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建议用 0.5% CMC-Na配置成均匀混悬液进行给药。
 
Q:PEG300 可以用PEG400替代吗?
A:PEG300 具有适度的粘稠度,有利于药物的溶解和给药过程,同时也能够提供良好的耐受性,不会对动物造成不良影响。PEG400可以替代PEG300。 PEG600 不是很建议,因为熔点接近常温。
 
Q:Tween-20可以用 Tween-80替代吗?
A:不建议使用 Tween-20。相较于 Tween-20,Tween-80 的耐受性更好,Tween-80已被用作评估实验药物和毒物的行为影响的工具,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Q:准备进行动物实验,收到大包装粉末后,如何分装溶解?
A:根据配制出来的溶液是不是澄清的确定一次性能配多少:如果配制出来是澄清溶液,可以一次性多配制一些,储存于4度冰箱,大概一周配一次,放久了可能会失效;如果配制出来是混悬液,建议每次使用的时候都现配现用。
 
Q:抑制剂能否用于细胞实验?
A:可以的,我们的抑制剂都可以用于细胞/体外实验。但有些化合物还没有用于细胞实验的文献,这种情况下,建议您先做预实验,确保研究的可行性。
 
Q:细胞实验中,抑制剂如何溶解?
A:用 DMSO 配置较高浓度母液,母液存于-80℃,建议多分装几管,一周内使用的存于 4℃,避免反复冻融。实验时用PBS、生理盐水、培养基、水这些稀释,细胞实验DMSO的终浓度不超0.1%。如果超过0.1%,则需要在做预试验的时候,先进行溶剂阴性对照实验,排除溶剂对细胞的影响。
 
Q:细胞实验中需要加多少抑制剂?
A:通常建议您参考同模型实验发表的文献报道;除参考文献报道以外,还需要通过预实验做“剂量-效应曲线”确定最佳作用浓度(浓度梯度);通过“时间-效应曲线”确定最佳孵育时间(处理时间梯度)。另外,抑制剂的使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抑制对象的可接触性、细胞通透性、孵育时间、细胞种类等等。我们建议通过检索文献确定使用抑制剂的起始浓度。 如果有报道的 Ki 值或 IC50 值,可以采用其 5-10 倍的量开始尝试以达到抑制酶活性的最佳效果。 如果抑制剂的 Ki 值或 IC50 值未知,则需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尝试抑制剂的使用浓度,并采用 Michaelis-Menten 动力学计算 Ki 值。 一般设立溶解抑制剂时所采用的溶剂作为对照,以排除溶剂的非特异性影响。
 
Q:加药后检测结果没有作用,是不是产品质量有问题?
A:产品质量没有问题,都是经过两次严格质检的,HNMR确定产品结构,HPLC确定化合物纯度。同一个抑制剂由于实验材料(细胞、动物)的不同,IC50 和实验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不能照搬文献报道的方法,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验设立浓度梯度,得到一个最适合的浓度。
 
Q:购买多次产品,发现颜色不同,怎么办?
A:首先请您确认批次,如果是同一个批次产品,请联系同事核查产品颜色。如果是不同批次,请您放心,颜色不同可能是生产工艺不同而造成的,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温度、时间等因素可能会影响产品的颜色。如果您对该批次有疑虑,可在官网下载相应的质检报告,我们是对产品质量负责的。
 
Q:在做加药实验时,药物对CCK8测定是否有影响?如何解决?
A:有时会有影响。如果药物具有还原性,会和 CCK-8 发生显色反应,增加吸光度。解决办法:首先要确认药物是否有吸收,在含有药物的培养基中加入 CCK-8,测定 450 nm 的吸光度,如果它的吸光度比不含药物的培养基 (加 CCK-8)的吸光度高,则证明药物有影响,可在加 CCK-8 之前更换培养基,去掉药物的影响。
 
Q:使用 CCK8 进行实验后,发现读值低,不变色、没差异等,应该怎么办?
A:CCK8 在孵育 1-4 小时后,OD 读值在 1-2 之间为佳,线性关系比较好。关于 CCK8 的使用问题,通常建议调整细胞状态、增加种板数量、改变加药浓度、延长孵育时间等。
 
Q:三款 RIPA 裂解液有什么区别?
A:RIPA 裂解液(强)、RIPA 裂解液(中)、RIPA 裂解液(弱)的有效裂解成分、裂解强度不同。强裂解液更适用于组织裂解,中和弱裂解液更适合贴壁细胞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