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SYTO9/PI 活细菌/死细菌双染试剂盒
英文名称: SYTO9/PI Live/Dead Bacterial Double Stain Kit
CAS No:
分子式:
分子量:
PS1384 SYTO9/PI 活细菌/死细菌双染试剂盒 (psaitong)
产品简介:
⼀款⽅便且操作简单的试剂盒,利⽤SYTO9绿⾊核酸染料和碘化丙啶(PI)红⾊荧光核酸染料来进⾏细菌活⼒的检测,适⽤于⼤量的细菌种属,包括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产⽓荚膜杆菌、⼤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草分枝杆菌、绿脓杆菌、⾦黄葡萄球菌、奥拉尼堡沙门⽒菌、宋内志贺 ⽒菌和化脓性链球菌。
本试剂盒的⼯作原理在于:SYTO 9和PI的光谱特征以及穿透健康细菌细胞的能⼒不同。单独使⽤时,SYTO 9能对群体内的所有细菌进⾏标记—具有完整膜和受损膜的细菌;相反,PI 只能渗透进⼊受损的膜,PI 的插⼊会引起SYTO 9染⾊荧光的降低,当体系内加⼊两种染料时。因此,通过适量⽐例的SYTO 9和PI的混合染⾊,具有完整膜结构的细菌呈绿⾊荧光,⽽具受损膜结构的细菌呈红⾊荧光。两者染料的最⼤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是480/500nm(SYTO 9)和490/635nm(PI)。背景基本无荧光。本试剂盒兼容于荧光显微镜,荧光光度计、荧光酶标仪、流式细胞仪或其它荧光检测仪器。
操作步骤:
一:培养条件和细菌悬液的制备
1:用营养⾁汤培养⼤肠杆菌或⾦黄⾊葡萄球菌(30ml)使其⽣长⾄对数⽣长后期。
2:于10000×g离⼼10-15min,浓缩25ml细菌培养物。
3:吸⾛上清液,⽤2ml 0.85% NaCl或适当缓冲液来重悬沉淀。
4:取1ml重悬菌液分别加⼊含20ml 0.85% NaCl或适当缓冲液的30-40ml离⼼管(⽤作活细菌),或含20ml 70%异丙醇的30-40ml离⼼管(⽤作杀死细菌)。
5:两管样品于室温孵育1h,每隔15min颠倒混匀⼀次。
6:两管样品于10000×g离心10-15min。
7:⽤20ml 0.85% NaCl或适当缓冲液重悬沉淀,并且按照步骤6再离⼼⼀次。
8:分别⽤10ml 0.85% NaCl或适当缓冲液重悬两管样品。
9:分别取3ml菌液测定670nm的光密度(OD670),⽤玻璃或丙烯酸酯⽐⾊⽫(1cm路径)。
10:对于⼤肠杆菌或金黄⾊葡萄球菌的建议染⾊浓度,根据你的仪器类型(荧光显微镜、荧光光度经、荧光酶标仪)或流式细胞仪来参考相应部分的染色条件。
二:染⾊条件的优化
试剂盒内的两种染料都经过平衡优化,按照1:1的⽐例进⾏混合⽤于绝⼤多数的样本都能得到良好的区分活/死细菌。偶然情况下,两种染料的混合⽐例需根据实际需求进⾏优化调整。⽐如:在待检样本中,绿⾊荧光太突出,建议要么降低SYTO 9浓度,要么提⾼PI浓度。
为了全⾯优化染⾊条件,建议测试梯度浓度的SYTO 9,每⼀种浓度与梯度浓度的PI进⾏组合染⾊。建议按照1ml细菌悬液加⼊3μl不同混合⽐率的染料预混液。
三:荧光显微镜操作步骤
活菌和死菌的荧光可能⽤标准的荧光素长通滤⽚设置来同时观察。替代方案:活菌(绿⾊荧光)和死菌(红⾊荧光)可分别用荧光素和Texas Red带通滤光⽚设置。⽤于本试剂盒检测的建议荧光显微镜滤⽚设置见表1。
1:在微量离⼼管内组合等量的组分A(SYTO 9)和组分B(PI),混匀。
2:每1ml细菌悬液内加⼊3μl染料预混液。按照建议的稀释倍数,最终得到的染⾊⼯作液内含0.3% DMSO。更⾼浓度的DMSO可能对染⾊产⽣副效果。
3:混匀后室温避光孵育15min。
4:吸5μl染⾊的细菌悬液到载玻⽚上,并盖上18mm⽅形盖玻⽚。
5:根据表1选择荧光显微镜上合适的滤⽚来观察。
四:荧光光度计操作步骤
1:调整⼤肠杆菌悬液(活和杀死)使其密度为1×108个细菌/ml(~0.03 OD670)或⾦黄⾊葡萄球菌悬液(活和杀死)使其密度为1×107个细菌/ml (~0.15 OD670)。⽤于荧光光度计检测,⾦黄⾊葡萄球菌悬液的浓度通常⽐大肠杆菌少10倍。
2:参考表2在1cm 玻璃、丙烯酸酯或⽯英荧光⽐⾊⽫混匀五种不同⽐例的细菌悬液。每个样本的总体积为3ml。表2.荧光光度计法检测活/死细菌所需不同⽐例活细菌和死细菌悬液的加量体积
3:在微量离⼼管内分别加30μl组分A(SYTO 9)和30μl组分B(PI),混匀。
4:每组不同⽐例的细菌悬液内加⼊9μl染料预混液(5个样本×9μl =45μl总量),⽤枪上下吹打数次使其混匀。
5:室温避光孵育15min。
6:荧光测定和数据分析
⽤荧光光度计测定每组细菌悬液(Fcell)的荧光发射光谱(激发:470nm,发射:490-700nm)。
分别测定发射光谱在510-540nm(em1,绿⾊)和620-650nm(em2,红⾊)的累积荧光,并计算累积荧光⽐值:RatioG/R=Fcell,em1/Fcell,em2
以⼤肠杆菌悬液内活细胞的占比为横坐标,以累积绿色荧光与红⾊荧光比(RatioG/R)为纵坐标,制图。
五:荧光酶标仪操作步骤
针对细菌悬液,⽤荧光酶标仪的测定条件与荧光光度计的基本类似。如同荧光光度计的检测步骤,染料浓度相同于荧光显微镜的建议浓度,绿/红荧光比与活细菌相对数量呈正比。
1:调整⼤肠杆菌悬液(活和杀死)使其密度为2×108个细菌/ml(~0.06 OD670)或⾦黄⾊葡萄球菌悬液(活和杀死)使其密度为2×107个细菌/ml(~0.3 OD670)。⽤于荧光酶标仪检测,⾦黄⾊葡萄球菌悬液的浓度通常⽐⼤肠杆菌少10倍。
2:参考表3在16×125mm⾼硼硅玻璃培养管内混匀五种不同⽐例的细菌悬液(⼤肠杆菌或⾦黄⾊葡萄球菌)。每个样本的总体积为2ml。
3:在微量离⼼管内分别加6μl组分A(SYTO 9)和6μl组分B(PI),混匀。
4:通过将所有的12μl上述预混液加⼊2ml⽆菌的dH2O,混匀后制备2×染⾊混合液。
5:吸100μl细菌悬液混合物到平底96孔板的各孔内,建议每个制备物做三个平⾏。96孔板的边缘孔通常空置以避免假读数。
6:更换新的枪头,每孔加⼊100μl 2×染⾊混合液,上下吹打使充分混匀。
7:室温避光孵育15min。
8:荧光测定和数据分析
以~485nm为激发波长,~530nm为发射波长(emission 1,绿⾊)来测定每孔荧光;
以~485nm为激发波长,~630nm为发射波长(emission 2,红⾊)来测定每孔荧光;
通过测定两种发射波长下的荧光强光,并计算荧光⽐值:RatioG/R=Fcell,em1/Fcell,em2
以⼤肠杆菌悬液内活细胞的占比为横坐标,以RatioG/R为纵坐标,制图。
表1
XF25, XF26, XF115 11001, 41012, 71010 ⽤于同时观察SYTO 9和PI染⾊的长通和双发射滤光⽚
XF22, XF23 31001, 41001 仅用于观察SYTO 9的带通滤光⽚
XF32, XF43, XF102, XF108 31002, 31004, 41002, 4100 仅用于观察PI的带通滤光⽚
表2
活:死 细菌比例 mL活细菌悬液 mL死细菌悬液
0:100 0 3.0
10:90 0.3 2.7
50:50 1.5 1.5
90:10 2.7 0.3
100:0 3.0 0
表3荧光酶标仪法检测活/死细菌所需不同⽐例活细菌和死细菌悬液的加量体积
活:死细菌比例 mL活细菌悬液 mL死细菌悬液
0:100 0 2.0
10:90 0.2 1.8
50:50 1.0 1.0
90:10 1.8 0.2
100:0 2.0 0
组分:
组分名称 规格(40T) 储存
SYTO 9 Solution(3.34mM) 60μl -20°C
PI Solution(20mM) 60μl -20°C
自备:Mounting oil, for bacteria immobilized on membranes
注意事项:
1:由于试剂盒内SYTO 9和PI的组分量少,室温回温充分融化后,务必低速离⼼沉⾄管底后再开盖。
2:第⼀次使⽤可将SYTO 9和PI根据单次⽤量分装保存,密封后置于≤-20℃避光保存。
3:Mounting oil, for bacteria immobilized on membranes⽤于将细菌固定在膜上,25℃的折射率是1.517 ± 0.003。不要⽤作浸油(Immersion oil)。
4:SYTO 9和PI结合核酸,PI是潜在的诱变剂,⽬前没有数据阐明SYTO 9的诱变性或毒性,两种试剂使⽤都需做恰当防护。DMSO能促进有机分⼦进⼊组织。强烈建议处理DMSO储存液时戴双层⼿套。对于核酸染料,含此类染料的试剂经活性炭吸附后再进⾏废液处理。活性炭之后经焚烧来破坏染料。
5: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次性⼿套操作。
保存条件:
-20℃ 一年
UN码:
HazardClass:
危害声明:
安全说明:
搜索质检报告(COA)
参考文献 & 客户发表文献

本计算器可帮助您计算出特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浓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公式为:
质量 (g) = 浓度 (mol/L) x 体积 (L) x 分子量 (g/mol)

摩尔浓度计算公式

  • =
    *
    *
    *选择对应的单位 *空出希望得到的变量,填写另外两个变量

用本工具协助配置特定浓度的溶液,使用的计算公式为:
开始浓度 x 开始体积 = 最终浓度 x 最终体积

稀释公式

稀释公式一般简略地表示为:C1V1 = C2V2 ( 输入 输出 )

  • * = *

连续稀释计算器方程

  • 连续稀释

  • 初始浓度:
  • 稀释倍数:
  • 计算结果

  • C1=C0/X C1: LOG(C1):
    C2=C1/X C2: LOG(C2):
    C3=C2/X C3: LOG(C3):
    C4=C3/X C4: LOG(C4):
    C5=C4/X C5: LOG(C5):
    C6=C5/X C6: LOG(C6):
    C7=C6/X C7: LOG(C7):
    C8=C7/X C8: LOG(C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