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试剂盒
英文名称:
CAS No:
分子式:
分子量:
PS0425 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试剂盒 凝固法 (psaitong)
产品简介:
凝血酶原时间(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PT 的长短反映了血浆中外源凝血系统凝血因子共同途径中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Ⅴ、Ⅶ、Ⅹ的水平。是目前外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最为手术治疗常用的筛选试验。常用于体外定量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在临床和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均为凝固法。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
1: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2: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
3: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检测原理:
在待测血浆中加入过量组织凝血活酶(组织因子),在 Ca2+参与下使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测定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待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操作步骤:
样本要求:
1.新鲜静脉血与0.109M 的枸橼酸钠按 9:1混合均匀,以2500rpm离心15分钟,收集上层血浆,在 8小时内进行实验。2-8℃冷藏保存,有效时间3天,或-20℃冷冻保存,有效时间一个月,冻融次数不超过1次。 
2.样本中胆红素浓度≤20mg/dL、血红蛋白浓度≤500mg/dL 和甘油三酯浓度≤2000mg/dL 时不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干扰。
检验方法:
手工法或半自动血凝仪
待测血浆:50µL
在 37℃孵育 3 分钟
预热的 PT 试剂:100µL
从加入试剂开始计时,测定血浆凝固时间。
全自动血凝仪的详细分析流程参照仪器操作手册。
参考区间:
取凝血检测的正常人群血浆样本200例进行测定,通过正态分布法按照95%置信区间,测的该项参考范围:10.0-14.0秒。
正常参考范围仅供参考,由于仪器、实验室、当地人群之间都可能有差异,建议每个实验室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
检测结果解释:
1.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PTR=待测血浆凝固时间/正常参比血浆凝固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PTRISI。
2.不同试剂生产商的检测结果之间可能存在偏差,因此不应直接进行比较,以免造成错误的医学解释。
3.本检验结果仅反映采样当时状态,需实验人员结合临床以及其他检测指标进行相关判定。
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1.样本不宜采用草酸盐、EDTA 和肝素作抗凝剂。
2.血液采集处理不当,如血与抗凝剂未充分混匀,出现凝块,混匀时过分用力,使标本溶血,会造成结果变异。
产品特点:
液体试剂,无需复溶,既方便,又减少了复溶环节引起的其他错误风险。
ISI值接近1,更接近国际标准PT试剂(ISI值=1)。
重组TF,更符合多种血浆的凝固表现。
组分:
PT试剂主要组成成分:40mmol/L 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缓冲液、1.5µg/mL 的组织因子,11mmol/L 的氯化钙,1.5mg/mL 的牛血清白蛋白(BSA),0.4%的防腐剂,pH7.5±0.1。
注意事项:
1.本品为科研试剂,仅用于科学研究。使用时佩戴一次性手套。
2.检测结果仅供实验参考,不能单独作为确诊或排除病例的依据。
3.样本避免出现泡沫。必须使用一次性塑料或硅化玻璃容器。
4.测定温度为 37℃±0.5℃,需经常检查加热元件的温度。
5.实验器具必须清洁,不能有去垢剂存在。
6.按操作手册经常对仪器进行保养。
7.产品在正确使用过程中不慎溅入眼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
8.试剂盒中部分成分来源于动物。动物源性的材料均经过灭活。但至今无一测试可以保证完全不含感染性,仍具有潜在的感染,因此,使用时必须相当的小心,完全依照安全防范规程进行操作。
保存条件:
2-8 ℃,18个月
UN码:
HazardClass:
危害声明:
安全说明:
搜索质检报告(COA)
参考文献 & 客户发表文献

本计算器可帮助您计算出特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浓度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公式为:
质量 (g) = 浓度 (mol/L) x 体积 (L) x 分子量 (g/mol)

摩尔浓度计算公式

  • =
    *
    *
    *选择对应的单位 *空出希望得到的变量,填写另外两个变量

用本工具协助配置特定浓度的溶液,使用的计算公式为:
开始浓度 x 开始体积 = 最终浓度 x 最终体积

稀释公式

稀释公式一般简略地表示为:C1V1 = C2V2 ( 输入 输出 )

  • * = *

连续稀释计算器方程

  • 连续稀释

  • 初始浓度:
  • 稀释倍数:
  • 计算结果

  • C1=C0/X C1: LOG(C1):
    C2=C1/X C2: LOG(C2):
    C3=C2/X C3: LOG(C3):
    C4=C3/X C4: LOG(C4):
    C5=C4/X C5: LOG(C5):
    C6=C5/X C6: LOG(C6):
    C7=C6/X C7: LOG(C7):
    C8=C7/X C8: LOG(C8):